2025非核家園落漆! 太陽能業齊喊制度不友善「無法達標」
13小時前
太陽能廠表達不滿,喊出制度不友善2025年20GW無法達標。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今日下午舉行記者會,要向政府表達「綠能制度不友善,2025太陽能無法達標」的不滿,台灣太陽能光電協會理事長暨聯合再生能源洪傳獻、元晶董事長廖國榮、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以及茂迪總經理葉正賢都親自出席,呼籲政府要積極介入協調,尤其農委會7月7日頒布新政策大轉彎下,將讓台灣面臨三輸局面。
「每個單位一把號,各吹各個調!」成為現在太陽能產業面臨的難題。蔡政府大力推動綠能政策,喊出太陽能2025年要達到20GW的裝載量,今年年中目標是要累積達到6.5GW,不過,截至最新的統計數據,僅有達到4.8G的規模,因此眼下2025年20GW的目標,要能達標的機率已經很低了。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表示,大家最關心的是2025年20GW的目標能否達成,如果無法達成的話,火力發電是否亦擴充,再者是核能議題。農委會在7月7日發布最新公告,卻沒有跟產業界溝通,外界誤解太陽能是砍樹種電、廢農重電,事實上,太陽能都是找長期休耕、不適合耕種的地區,但農委會卻緊縮土地,漁光共生與屋頂型的發展空間又遠遠不足。
洪傳獻憂心表示,農委會於7月7日的決定,不砍樹大家都支持,但不應因咽廢食,日前農委會回函表示2025年漁電型光電可達4GW,農業設施、農糧設施、水產設施屋頂達3GW,但從太陽能業者專業的角度來評估,這些規劃太過樂觀,若政府不改變、沒彈性,僅是給負責統籌的「綠能陳時中」在一個框框裡轉,即使有幾10個陳時中也是不可能達到20GW,可能連10GW都達到不了。
洪傳獻坦言,能夠推動屋頂型的已經做得差不多,剩下頂多0.5~1GW的裝載空間,漁電共生的部分也大概只能安裝1.4GW多,與農委會公布可達4GW的數字差很多,因此這樣盤點下來,最終到了2025年太陽能裝載量頂多只能做到8~10GW,如此台灣能源政策就要失敗了,需要面臨能源分配的問題,這將是三輸的局面。
洪傳獻也說,最近新跑出來新的海防法、分流法等法規,但很多的案子已經正在進行當中,對於業者來說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是否在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收購電價的部分是否應該有所修正或者延後。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直呼,「壓力很沉重」,目前核電佔發電比重12%,未來這些都要歸零,另外,台積電也說希望2050年要達到百分之點綠電的目標,蘋果、谷歌也要達到百分之百的綠能,但現在卻面臨農委會的政策大轉彎,讓業者很難進行。
廖國榮表示,屏東縣長潘孟安也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但實施1年半的結果,盤點出來不利耕作的土地面積有高達3千公頃,但是最後可以做的只有200~300MW,原本加入業者紛紛退出,因為一個業者要跟上千戶的地主溝通,怎麼是業者去做政府應該要做的事情?
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表示,政府的政策一定支持,但是只有屋頂、漁電共生的太陽能發電, 一定沒有辦法達到20GW的目標,至少找3~4倍的土地才可以達成,政府需要有專用土地政策、整合機構等,業者願意全力要達成20GW,但實質達成的困難度很高,比都更還難。
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政府程序太多導致時程過慢,流程上公公婆婆太多,政府應該由單一個行政主管,限制各環節審查時間,時間內沒表示意見視同同意。
另外政府一些公告例如出流管制、海管法這些都應該給予一定的寬限期,突然執行的新法規,政府應該提供躉購費率延期的方式,避免整個投資案的財務影響造成商務糾紛,政府在推動太陽能應該要更多元的方式,不砍樹、不影響農業下應該開放太陽光電與農業結合應用。
業者透露,大家都把太陽能案廠當成提款機,每個單位都是本位主義,集結之後就是缺乏共識,讓下游廠商根本無法進行,舉例來說,土地方面的農委會的問題,農委會負責列出不利耕作的土地,以及可以進行屋頂、漁電共生等案例,不過之後會面臨到台電饋線的問題,再來還有環評單位的各種評估條件。
業者進一步說,事實上,今年國內太陽能安裝的情況遠不如預期,今年以來截至8月底,安裝裝載量僅有667MW(百萬瓦),預估今年可能連1GW的目標都無法達成,但去年全年達到了1.4GW,創下新高紀錄。因此依照這樣的速度來看,2025年根本無法達到20GW的目標。
業界表示,政府目前也開始正視這樣的問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指派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將負責協調各單位的意見,加速太陽能建置的速度,尤其太陽能發電目前在台灣發電上面越來越具有重要性,以近來中午的時間來看,太陽能佔發電比重已達到7%,如果排除掉太陽能的話,台電的備載容量就只剩下5%,5%為限電的警戒點,因此如果太陽能發電量不繼續提升的話,未來一定會面臨限電的問題。
依政府目標,今年底應累積達到6.5GW,亦即今年要達成2.3GW,但業者認為由於政策的變動,今年將無法完成目標。即便如此,產業界業者仍持續努力,預計未來2年透過大型地面建置能快速將缺口補上,一起達到政府2025年設置年設置20GW之目標。但依農委會的規劃及限制將會減少6GW以上,業者非常憂心這缺口將導致20GW無法達成。
遭批制度不友善,2025年20GW無法達標,農委會企劃處回應,這不是單一政策或部會的問題,綠電設置涉及縣市審查權責,核定權在地方政府,所以有些2公頃以下或2到30公頃面積的開發案要送區委會審查。
而像前陣子苗栗縣發現太陽能光電架設在石虎棲息地,被大幅報導後,現在申請的案件,許多公民團體都在關注,「縣府更不敢馬上核准」。
企劃處無奈表示,在農業綠能上,可能會有進度落後的狀況,畢竟農業在用電占比小,但在再生能源光電2025年20GW中,需要貢獻的比例卻相當高,只能說農委會一定全力以赴。(楊喻斐、陳怡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