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新國際邀請您~ 共同實現創造綠能的無限可能!

新聞專區

綠電大趨勢

分享到

綠電大趨勢

 聯合新聞網 / 理財周刊
文.洪寶山

 

過去太陽能發電成本高 供應鏈股價一落千丈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多晶矽缺貨漲價使得太陽能發電缺乏成本競爭力,當時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化石燃料成本的四倍以上。2009年,同樣需要生產一兆瓦時電力的情況下,太陽能的成本是360美元,而天然氣的成本僅僅是70美元。

 

在這樣巨大的成本差距下,任憑環保主義者再怎樣鼓吹太陽能的環保性,仍無法將太陽能作為全球主要的供電手段,最終引發長達十年擠泡沫的崩盤,許多廠商暴跌90%以上,例如2006年的太陽能電池廠茂迪漲到985元,2020年跌到3.84元,2007年矽晶圓廠合晶漲268.5元,2015年跌到7.3元等。

 

太陽能發電成本跌84% 效率提高十倍

 

但就像是千禧84%。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太陽能發電可以比化石燃料能源更便宜,而且這十年間,太陽能悄然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如今,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提高了十倍。

 

在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地區,太陽能已經是最便宜的發電方式——這或許意味著,「能源革命」這次真的來了。IEA預計,可再生能源將成為2020年唯一增長的能源,目前全球能源供給中綠色能源僅覆蓋了26%——這意味著廣闊的增長空間。

 

台積電加入RE 100組織 未來將百分百用再生能源

 

2019年全球企業通過PPA協議購買的清潔能源總量同比增加了44%,其中大部分由Google、臉書、微軟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領頭。以蘋果「供應鏈清潔能源計畫」為例,產品製程必須使用100%再生能源,身為蘋果主要供應商之一的台積電加速能源轉型腳步,以確保訂單無虞,2020年初先是簽署離岸風電購電協議,接著宣告2030年生產設施使用25%以上的再生能源,7月27日正式加入RE 100組織,與全球超過240家企業共同宣示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目標在2050年底前100%使用再生能源。

 

2019年有23個國家的一百多家公司簽署了約19.5千兆瓦的清潔能源合同,創下新高紀錄。這比2018年的13.6千兆瓦有所增加,更是2017年的三倍。這些買家正在重塑世界各地的電力市場和能源公司的商業模式。

 

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BIPV(建築整合太陽能)也迎來了一個發展分水嶺。太陽能系統造價越來越低,建築物上發電的投資成本也將隨之越來越低,這給BIPV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