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新國際邀請您~ 共同實現創造綠能的無限可能!

新聞專區

太陽能風雨球場、綠樹難兩全?

分享到
 聯合報 / 記者楊濡嘉/高雄報導
教育部
 
學校建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如何與綠樹保持平衡,是學校、生態、教育單位、社區與光電廠商共同的議題。記者楊濡嘉/攝影 學校建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如何與綠樹保持平衡,是學校、生態、教育單位、社區與光電廠商共同的議題。記者楊濡嘉/攝影

中央力推太陽能光電計畫,教育部也積極配合,高雄市高中、國中、小學陸續建置太陽能光電風雨球場,但高雄愛樹人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發現許多學校為了光電風雨球場,犧牲校園既有的樹木,有的砍樹,有的不斷修剪大樹到無法成蔭,或者保留樹木,卻在太陽能光電板下方,不利樹木生長。但是,學校喊冤並強調影響的樹木很少,且都在校園其他角落加強植栽。

 

今年7月間立法院舉辦一場太陽光電問題的公聽會,教育部代表在會中表示,全台建置光電風雨球場的中小學,達到53%,發電容量約250百萬瓦(MW)。

 

「高雄.愛樹人」團長莊傑任說,學校光電設施設置在屋頂,問題不大;現在教育部力推地面型風雨球場,光電廠商出錢出設備,學校和教育單位不必花錢,做好後學校有電力可用,節省電費。

 

莊表示,學校能建風雨球場的地方,要嘛是原來球場位置,沒有球場的就在校園找塊地興建,通常這些區域有些原為綠地或種有大樹,為了風雨球場,砍樹、移樹或犧牲綠地。

 

「一棵大樹等於一台40噸的冷氣機!但常看到校園砍樹,再來裝冷氣。」莊傑任感慨:「有些風雨球場建置後,屋頂較低,有的柱子太多,都影響學生運動,校園樹少了,溫度會上升,學生一離開冷氣教室反而更熱」。

 

愛樹人團體提到左營高中、興仁國中風雨球場都有移樹、修剪樹木的行為。左營高中強調,學校風雨球場建在原來的球場位置,球場的下方是地下停車場,上方本來就不能種深根性樹木,建風雨球場時移走的兩棵樹,是在大雨中倒下來的樹,未動到其他樹木。

 

興仁國中校長王文正說,光電風雨球場在校門口入口北面,有些樹在球場下方,但學校在校園廣植樹木,進學校就感受到綠意。風雨球場完成建置的鳳甲國中,球場周邊保留幾棵樹木,靠球場那邊的有修剪,向外的仍自然生長,太陽能板挑高約二樓高,學生打籃球無阻礙。